「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前段时间,因为这个问题,网友吵翻了:
有人说,她呈现了中国式田园生活之美,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也有人说,她抹黑了中国农村,让外国人误以为我国依旧处于农耕文明时代,贫穷落后。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争议,是因为李子柒走红海外,在YouTube上的粉丝高达780多万!
什么概念?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CNN也只有790多万粉丝,而且李子柒视频的播放量远超于CNN。一个姑娘打败了一个电视台!
李子柒是谁?
一个90后川妹子,和奶奶一起生活在农村,却将日子过得古香古色,让全世界心生向往。
养蚕缫丝、种豆酿酱、刺绣裁衣……春天到了,去挖野菜;青梅熟了,采来酿酒;荷花开了,就结结实实整一席「荷宴」。
李子柒的山居日常,先不说是不是文化输出,我却实打实的看到她将古诗中描述的田园生活过成了现实,就像央视新闻对她的评价:「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华文化。」
青砖瓦房,篱笆小院
守着满园芬芳安度流年
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院子情结。
林语堂说,他梦中的院子是:「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
郑板桥的愿望是拥有一个院子:「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
这样的院子却被李子柒轻松实了,前段时间,李子柒首次公开了她的宝藏小院:满院的瓜果蔬菜、鲜花香草~
一年四季,花开满园,
春夏的蔷薇,各色争艳,
梅雨季的绣球,交织成蓝紫色的梦,
秋日的菊花,迎风灿烂。
剪下鲜花来插瓶,
不拘泥艺术、技法,
院子里有什么花就插什么花,
每一刻都有不同的美。
屋后的菜园,是李子柒的宝库,
南瓜藤、葫芦藤结成了长廊「瓜架」,
有色彩大小不同的番茄、辣椒,
还有各种香草、水果,
顺应时令,李子柒自耕自食,
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瓜果蔬菜。
冬天落了雪,变成洁白一片,
唯有硕大的柚子沉甸甸挂在枝头,
白雪覆盖着菜园,蔬菜闪着晶莹的光。
她还在院中盖了一座亭台,
利用老房子拆剩的旧木头,
茅草为棚,轻纱作帐,
一张旧沙发成了摇曳的秋千床,
坐在亭子里,觉山色皆来相就。
在院中蓄水池上,
架起一座小木桥,
梦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便是如此了。
小院远离城市,在青山绿水间,
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天只为生活而忙,
清扫、种菜、浇水、采摘,
日日与花相伴。
她的小院是所有人梦想中的小院,
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是「一箪食,一瓢饮」的朴素,
既看得见最美的风景,
也放得下一生的闲情。
自给自足,古香古食
用平凡写就诗意生活
春华秋实,夏荷冬雪,小院藏着时令的诗意,也带来了四季的馈赠。
将常见的食材,变成一道道古香古色的美食,是李子柒视频中最让人欲罢不能的部分。
春色尚早,野菜先来报,
背起竹篓,进山采野菜,
鹿耳韭、折耳根、鸭脚板儿、蕨菜……
城里人花高价也买不到的自然鲜味,
李子柒吃个满膛春色。
趁着春光大好,
提着花篮,进山采桃花,
不去计算时间,不慌不忙,
劳累一天只为一罐甜美的桃花蜜,
一盏清香的桃花茶。
清明雨上,
采些艾草,做个青团子。
初夏的青梅趁早采,
她用传统的腌、泡、煮等方法,
做成一个青梅系列:
青梅酒、青梅露、脆梅、梅子肉等等。
每年黄桃成熟时,总是多到吃不完,
李子柒最擅长的系列吃法又来了:
黄桃罐头、黄桃果酱、果干、
看似谜之搭配的黄桃烤排骨,
隔着屏幕都香到咽口水。
映日荷花别样红,
寻些荷花、荷叶、藕带和莲藕,
顺手做几道夏季时令菜,
学着芸娘制荷花茶,品一品荷香,
剩下的莲藕做了坚果满满的藕粉,
是乡村专属夏日甜品。
普普通通的老南瓜,
变着花样做美食,
蒸南瓜、南瓜饭、咸蛋黄南瓜、南瓜奶浆,
又甜又糯。
又见满山红,
一颗颗柿子染红了秋,
摘上一背篓的涩柿子,
削皮、晾干、捂霜……
天寒地冻咬一口,甜进心里。
传统之美,生活之美
为消失的老手艺发声
李子柒不但做得一手好菜,更重要的是,她经常为传统文化发声。她不曾大喊中华文化的魅力,却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养蚕缫丝、笔墨纸砚、活字印刷、胭脂水粉……那些逐渐消失在时间长河里的东西,被她一次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采桑养蚕,等待吐丝结茧,
煮茧、剥茧、晾干,
几十个日夜的辛劳,
只为奶奶做一床蚕丝被、一套蚕丝棉衣,
如果不是她,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养蚕人的辛苦、几千年蚕桑文化的伟大。
笔墨纸砚,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房四宝,
如今只有少数专业的手艺人在做,
李子柒重现了它们的制作技艺,
深入浅出告诉我们,
千年传统的不易。
闲暇之时,去学蜀绣,
费时、费眼睛、费工夫,
耐心、细心、专心一个都不能少,
寒来暑往,花上几百个日夜,
绣一幅作品,裁一件衣裙。
上一辈人记忆中的千层底布鞋,
老旧却温暖,
穿着奶奶做的千层底布鞋长大的李子柒,
一针一线,为奶奶做了一双千层底。
古代女子梳妆台上的胭脂,
一边想象着芊芊玉手,点染胭脂,
一边李子柒去采花瓣、捣花汁,
坐在镜前,描眉画腮,
胭脂小字点眉间。
吃剩的葡萄皮染一袭浅紫色的布,
踩着旧时的缝纫机,
为自己做一身飘渺的纱裙。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汪曾祺在《冬天》一文里写下一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就是最平凡的幸福。
李子柒的视频中,除了美食与文化,还有她与奶奶相处的日常,简单不做作,温暖人心。
李子柒在干活的时候,
奶奶有时会在旁边打下手。
有时奶奶会嘲笑子柒,
干农活弄得脏兮兮的,
像脏脏的小狗。
当李子柒穿上漂亮的裙子,
奶奶的眼里满是笑意,
嘴里不停的夸着漂亮漂亮。
每次做完饭菜,
李子柒都会先给奶奶盛饭、夹菜,
对奶奶的爱不用说出来,
全在生活的点滴里。
视频的结束常常是这样的场景:
夜幕降临,李子柒和奶奶坐在凉亭中,
悄声说着话,享受着美食。
视频里李子柒很少说话,
但是每到饭点,
都会喊一句:「奶奶,吃饭了。」
一声亲切的呼唤让人百感交集。
李子柒父母早逝,
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
但在读小学的时候爷爷也去世了。
14岁她便辍学打工,端过盘子干过DJ,
只为了能赚些钱给奶奶。
直到2012年,奶奶重病了一场,
她决定抛下所有回到老人身边,
就待在村子里,
和奶奶一起过平淡的生活。
除了孝敬奶奶,
从视频的细节里,
我们还能看到她去逝去亲人的怀念。
父亲节,她做了一道酸辣土豆丝,
「听奶奶说你很喜欢吃这个,
可是我小时候不会做菜,
22年了,我很想你。」
遇见李子柒,你会明白,
中国人的田园牧歌就是:
草木之美,家人之亲,
一饭一蔬,三餐四季,
轻嗅花香,不谈悲伤。
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子柒的生活方式击中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田园梦,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美。
因为她,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笔墨纸砚的制作方法,了解到千年蜀绣一针一线即心血,更重要的是,她让760万的外国人看见了中国美!
如果说李子柒是团队炒作,
那么也希望有更多「李子柒」,
这样去生活、去炒作,
中国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去鲜活的展现生活之美、
中华文化之底蕴!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