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头部央企如何数字化转型?
01 中国商飞 数字化商用飞机基础能力中心
搭建数字化的协同建模仿真平台;
构建集成统一的采购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大飞机制造产业采购数字化转型,打造更高效敏捷的数字供应链;
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初步形成“数字飞机”产品和服务;
建设大飞机数字港生态圈,实现共享业务智能化,努力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字化商用飞机基础能力中心。
02 中国航天科工 数字航天
加快数字航天建设,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任务分工,将数字航天建设纳入各单位战略进行统一研究部署;
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深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推动;加快智慧企业建设;深化数字化系统工程体系建设;加强“航天云”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推动数字产业高量发展;提升数字航天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加大数字航天建设经费投入等资源保障,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丰富数字化发展的企业文化。
03 航天工业 推进“数·智航空”工程
把建设“数·智能力体系”作为发展主线;
加强顶层设计、体系规划,推进“数·智航空”工程;
内外部供应链全面上云,形成数字供应链,在“云”上构建“数字航空。
04 中咨公司 打造数字智库
积极推动数字智库建设,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从而有效支撑产业布局优化,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打造国家高端智库”的指示精神,提出“数字智库”建设目标,着力塑造中咨数字平台,通过高水平汇聚宏观数据、行业数据、企业数据区域数据、政策法规数据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水平的数字化智库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05 中国诚通 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
开展集团数字化转型部署工作;
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中国诚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致力打造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
06 兵器工业集团 数字兵器
加快推进数字兵器建设:多层次、多维度开展数字兵器宣贯培训;进一步加强数字兵器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兵器发展规划;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产业发展能力;
体系化推动数字兵器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兵器项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创新数字兵器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数字兵器发展规划的落地;
聚焦中心职能定位,加强核心能力数字化建设,推动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
07 中煤集团 数字中煤
以数字化转型为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总抓手,大力推动管控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业务协同化、数据资产化、产业生态化的“数字中煤”建设,不断增强中煤集团“五力”协调提升,赋能高质量低碳创新发展;
装备板块立足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三化”发展方向,不断致力于煤矿智能化系统集成和智慧矿山建设。
08 中国煤科 打造煤炭工业“智慧大脑”
推动“核心业务向科技创新转型、科学研究向行业进步转型、产业发展向数字经济转型、装备制造向智能服务转型”四大转型;
发展智慧矿山产业,打造煤炭工业“智慧大脑”
促进研发数字化转型,成立中央研究院,组建矿山大数据研究院、智能矿山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
推进设计开发数字化转型,积极应用BIM、CM、GIS等数字化技术,搭建三维协同设计平台;
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提升核心产品上云能力;
发展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09 中国钢研 科研生产数字化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科研生产数字化、智能化;
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拓展材料数字化研发转型和材料数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10 有研集团 核心业务统一管控平台
强化集团信息化顶层设计,制订完成集团“十四五”信息化规划;
到2022年底,建成覆盖集团财务、人力资源、投资、科研、法务、党建、纪检等核心业务的统一管控平台;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推进面向终端用户需求快速相应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11 中国华电 数字华电
以建设“数字华电”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重点在数字电厂、数字煤矿、数字工程、智慧供热等业务方向布局;
实施数字化转型2025行动计划,按照“365”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门组织,推动全面数据治理工作;
深化应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
基于数字电厂、数字营销等领域的试点经验,打造以“数字区域”和“数字新能源”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形成数字化转型从点到线到面的突破。
12 三峡集团 数字化创新
聚焦主营业务,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
围绕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电工程,持续升级数字大坝,全面打造智能建造;
推进智慧电厂建设,深化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流域梯级水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
面向长江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治水新机制、新标准、新技术、新政策;
深化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资产集中、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辅助决策支持水平。
13 中国通号 数字工程
大力加强智能产线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深入推动数字工程建设:强化BM创新应用研发,打造数字示范工程,助力在安九、张吉怀、连徐等10余个项目数字化施工、智能建造;
强化智能设备应用:自主研发智能作业、调测和维护施工装备68项,智能布线机器人、轨道电路模拟器、智能工装;
以加快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快提升工业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适配能力,优化产能布局,健全安全质量体系建设,推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
14 国家能源集团 智慧国家能源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智慧国家能源”;
加快构建智能生产、智慧管理、智慧运营体系,不断深化先进信息技术在集团能源生产、输送、交易、消费各环节以及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应用;
探索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抢占“智慧+能源”的技术制高点,全方位推进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和智能化工建设;
打造世界一流的“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协同调度指挥智能化平台。
15 中国中铁 数字中铁
推进“数字中铁”和“智慧中铁”建设;
建设数字中铁,初步架构为“八大业务平台、两大数据中台、一个大数据平台;
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推进“机械化换人”和“自动化减人”,推动“慧工厂、数字车间”建设;
推动全面集成,全面启动信息贯通工程,实现“横向贯通、纵向穿透、内外互联”的数字化。
16 中国铁建 三大方向
从集中统一、智慧建造、数字沉淀三个方向进行;
集中统一:集中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提升供给侧质量;以统一的一体化技术平台为底座,将各级单位的各个系统都纳入同一个大平台里;
智慧建造:全面深化以BM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智慧建造技术研究,面向生产端,打造工程建设“数字孪生”智慧建造模式;开展标准体系和可视化交互协同平台建设,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和应用;
数字沉淀:以BM及数字李生技术为核心形成企业解决方案库;以大数据及AI为核心,形成基于数据模型的智慧经验库。
17 中国交建数智化升级
突出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化企业;
加快推进以财务云为抓手的管理数字化转型;
加速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支撑的管理变革,实施数字化转型三年计划;
统筹推进“一云、一网、三中心、三体系”建设,打造全球一体化“智慧运营体系;
加快由传统管理向数智化管理转变,以数智化升级为公司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先机。
18 中国信科 分类推进
全面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建设;
聚焦重点、推进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
分类指导、务实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工作:针对试点单位(烽火通信、光迅科技、中信科移动)、各特通产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不同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阶段,分类型提出相应的推进要求;
夯实基础、强化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
19 中国电子 数字CEC
把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全面推进“数字CEC”建设;
用数字化提高效率,用数字化提升能力,用数字化降低成本,用数字化加强风控,谋划好中国电子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从“物理量变”到“思想质变”的飞跃。
20 中林集团 打造数字化林业
打造现代林业产业链链长,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加速构建新型产业园区集群:加快推进木材产业园区、港口、物流等综合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更好地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打造数字化林业,内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外部增强大数据网络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利用卫星大数据及实施监控,科技育林,实现林业信息化、现代化;
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广节水抗旱造林、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适宜地区加大营林和产品加工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科技投入,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经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21 中国建科 业务数字化
以“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业务”为重点任务,依托“13244”体系和“1+5+10路径,持续推动中国建科实现数字化顺利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推进数字化设计工作;推进全集团统一的数字商旅平台建设。
22 国机集团数字国机
建设“数字国机”、发展“国机智造”;
继续在智能制造领域积极探索,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和智能产业数字化蓄能”行动。
23 哈电集团 数字哈电
加快“数字哈电”建设,持续加大数字化资源投入;
加快推动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围绕“三个系统”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三商”转型、实施“三步走”战略安排;
围绕“三商”转型,在数字企业、数字生产、数字产品和数字产业化实体建设上用劲发力;
加快突破智能装备、智能运维、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
着眼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聚焦高效煤电、风电、抽水蓄能、储能、数字化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整合产业资源,调整完善业务布局;
立足设备制造核心优势,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和设备试验能力,推动装备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24 中国能建 数字能建
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信息化主要方向;
以“云大物移智链”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聚焦全面产业升级、“30·60”目标实施、新基建、数字电网、智慧能源等,全面提升数字化支撑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能力,全面推进产信融合,努力向数字能建、智慧能建”全面迈进。
25 中国一重 数字一重
在装备制造与服务、新材料、军民融合、“一带一路”、地企融合、产融支持等六大板块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
围绕“数字一重”“智造一重”,编制“十四五”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明确实施路线图、时间表,将中国一重打造成为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企业;
实行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和推进工作组,探索建设数字化管控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化组织;
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新型T架构模式,建设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打造适应中国一重及装备制造业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加快培育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加快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军型人才引进。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