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深度释放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在需求变动日益剧烈的背景下,它使得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迅速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出现了需求的“瞬时网络效应”,这也是加剧需求波动的重要因素。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传递速度快、范围广,借助社交网络的传播,部分用户的消费行为能够瞬间影响成千上万的其他用户,导致需求极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由于网络热点变动频繁,这种暴涨的需求往往会因为下一个热点的出现而迅速消退,导致需求极短时间内又断崖式下降。这种网络助推的跟风消费,使许多传统上没有网络效应的产品也具有了网络效应。当然,这种网络效应非常短暂,仅在下一个热点出现前存在,所以笔者把这种效应称为“瞬时网络效应”。“瞬时网络效应”的存在大大加剧了企业面临的需求不确定性。这是数字时代市场需求的新特点,需要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需求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能否用较低的成本来应对需求变动,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就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化转型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实现“转危为机”。
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柔性生产,提升企业应对需求变动的能力。柔性生产,指的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的生产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允许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及市场变化及时变更生产计划、调整生产布局、提高生产灵活性。数字化转型在提高企业生产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通过运用“云物大智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设备、传感器和其他关键元件实时互联,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企业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生产状况,快速识别潜在问题,及时根据需求变动调整生产计划。此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往往也会进行配套的组织变革,优化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帮助企业更快速地调整产品设计、生产规模和交付周期,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第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对需求变动的感知与预判能力,让企业下好“先手棋”。借助数字媒体、平台企业、APP等渠道,企业可以及时收集宏观环境、产业经济、客户行为等多方面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更加准确地预测需求变动趋势,实现对需求变动的提前感知和快速响应。在这方面,平台企业因具有得天独厚的数据和技术优势走在了前列。比如,京东公司很早就提供了“211限时达”服务,即用户在晚上11点前下订单,就能在第二天下午3点前收到货;在中午11点前下订单,就能在当天收到货。这样的快速配送服务成为京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京东公司之所以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需求的精准预测和提前备货是分不开的。
第三,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对需求反应的精准度,进而提升企业效益。企业通过引入数字技术,能够以在线方式、较低成本收集有关消费者浏览情况、购买历史、社交媒体互动等海量数据。基于数据分析技术,企业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进行更为细致的消费者画像。这一方面使得企业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符合其偏好的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与获得感;另一方面,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的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征进行个性化定价,实现利润的提升。
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应对需求变动的建议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化。
一是打通内部转型“堵点”,实现全流程全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实现生产经营全流程全环节的数字化转型。用数字技术重塑研发、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各个业务流程,打通各业务环节的数据孤岛。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实现对需求变动的精准预判;通过数字技术,帮助企业实现柔性生产,实现快速排单、生产。与此同时,企业要建立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治理结构。相对于数字技术应用而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容易被忽视。其实,良好的治理结构是企业效率的重要保证。无论是打通数据孤岛,还是实现“小单快反”的定制化生产,都需要企业进行相应的治理体系变革,以保证数据真正能够流动起来,企业组织能够更加柔性。否则,数字技术对企业的赋能效果会受到制约,企业也难以高效地应对需求的变动。
二是引导企业内外联动,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一环,它的生产受到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因此,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赋能效果不仅与其自身转型程度有关,还会受到上下游企业转型程度的影响。比如,当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满足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时,也会迅速增加对中间投入品的需求;但如果上游的中间品生产企业没有进行相应的数字化转型,则本企业对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很可能无法得到满足,进而无法满足下游企业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上下游企业具有潜在的正外部性,就社会最优的角度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很可能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此时,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协调人、组织者的作用,通过搭建企业间协调机制、推动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补齐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短板,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
三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供给质量。数字化转型只是企业应对需求冲击的手段,产品本身的质量、口碑才是“王道”。企业究竟能不能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最终要靠产品说话,根本解决之道是提高供给质量、供给效率。因此,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提升产品的供给质量上,使企业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建立产业链的合作关系,实现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产业的整体供给质量,使数字化转型的红利惠及全体消费者。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