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个批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含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
国家级项目分为十大门类,每个国家级项目都有一个专属的项目编号,其中的罗马数字代表所属门类,如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项目“侗族大歌”的项目编号是“Ⅱ-28”。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调整前后的门类名称对比如下:
针对1557个国家级项目,我们按照十大门类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在这其中,国家级项目数量最多的是传统技艺类,有287项;其次是传统音乐类,有189项;数量最少的是传统医药类,共23项。详见下图:
来源:严敬群 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