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冬至吃汤圆饺子都各有传说,它的由来你有知多少?

冬至吃汤圆饺子都各有传说,它的由来你有知多少?

黄经270°时为冬至。

冬至又称“贺东”“冬节”,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更有记录说“冬至大如年”,可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所以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东”,还有例行放假。

唐宋时期,冬至这一天都要祭天祭祀祭祖,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这一天都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说道冬至,自然少不了民风民俗。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一:吃汤圆,饺子

冬至吃汤圆饺子都各有传说。

相传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说起冬至吃饺子,也有这么一个故事。

传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们因为饥寒交迫而面黄肌瘦,于是命其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中熬煮,然后捞出切碎,面面粉包成耳朵眼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求药的人吃。

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也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张仲景的“娇耳”制作,便成为了后来的“饺子”。

北方吃饺子,南方以汤圆为主,更有山东一些地方冬至习俗是喝羊汤暖身。

二:九九消寒

“九尽杨花开”。冬至后的次日开始数九,入九以后,文人骚客开始进行消寒活动,就是择一九日约上九位好友共同把酒言欢,宴席九碗九碟,成桌者用“花九件”席,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祀祭祖

冬至祭天祭祀祭祖是古人冬至日的传统,这一日百姓家中会供奉天神,拜祭祖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和睦。

古人有诗为证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