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冬至,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冬至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那么冬至吃饺子有什么故事由来?包饺子又有什么讲究?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1.张仲景和饺子
传说,东汉末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回南阳故里探亲,走到白河岸边,看见很多穷苦的老百姓衣不蔽体,冻得手脚生了冻疮,有的甚至耳朵也冻烂了。
看到乡亲们这种情形,张仲景心里特别难过。身怀高超医术的张仲景感叹在这个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老百姓的日子太难过了,于是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他叫他的执事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
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
之后,每年冬至这一天,人们就会用驱寒药材+羊肉辣椒等食物用面皮包成饺子吃,一方面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功德,另一方面确实能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传说在这一天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2.女娲和饺子
上古时期,女娲在神农山抟土造人。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女娲捏出的泥人的耳朵纷纷被冻掉,女娲十分着急。
于是,女娲就用针线把泥人的耳朵重新一个个缝上。一天,女娲缝好一个泥人的耳朵,把余下的线让这个泥人用嘴咬住,转身去找剪刀,当她拿着剪刀回到泥人身边时,一个好主意瞬间在头脑中了。
她用一根线,一头拴住泥人的耳朵,一头让泥人紧紧咬在嘴里,如此,泥人的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后来,人们在冬至这一天怕冻掉耳朵,也用一根线一头拴住耳朵,一头咬在嘴里。时间长了,就把咬线变成了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的形状。
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便传开了,延续至今。
包饺子的讲究
1.饺子馅顺着一个方向搅
包饺子其实很讲究,你知道为什么老人总是说“和饺子馅”要顺着一个方向搅吗?
搅拌时始终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有利于葱姜水浸入馅料,使馅料松软。肉馅调好后有些松软,可放入冰箱稍冻一下,包饺子时会较为容易。
2.加鸡蛋的饺子皮更筋道
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不粘连。
3.冷水面团口感好
面和水比例为2:1,也就是500克面粉用250克水,如果想要面软一点儿,就稍微多加一点儿水。和好的面要醒足醒透,最好中间揉几次,揉完了再醒。
4.自剁肉馅简便方法
将准备做馅的肉放入冰箱内冷冻,待肉完全冻实后取出,然后用擦菜板擦肉,很容易就能把肉擦成细条(用擦丝器将冻肉擦成丝),这时只需再用刀轻轻地剁几下,只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且做出来的肉馅细腻均匀。
5.煮饺子要加盐
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
结语:以上是东方天气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包饺子的讲究”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