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春节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中国的44项非遗瑰宝你知道多少?

春节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中国的44项非遗瑰宝你知道多少?

前不久,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经过严格评审,成功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无疑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喜悦,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着这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已达到44项,成为世界上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这其中,春节作为最富有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传统节日,理应成为众多非遗项目中的佼佼者。每年春节前后,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华人,都会围绕着团圆、祈福、纳祥等主题欢庆这个佳节。

为什么说春节如此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承载着千年来的中华情感,连接着无数家庭、个人与国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故乡,与亲朋好友相聚。春节使得每个家庭的情感纽带更加紧密,它在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春节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它成为了全球共同认可的中华文化符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春节的庆祝活动。随着春节的海外传播,许多外国朋友对这个节日的美好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

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人未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然而这一传统节日依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重视。不论身在何处,春节的寄托如炊烟般袅袅升起,那是对故乡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

除了春节,你知道中国的其他43项非遗瑰宝吗?这些非遗项目各具特色,代表着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比如,昆曲,这一现存的中国最古老剧种,源于明代,唱腔优美,为后来的戏剧形式奠定了基础。再如,古琴艺术,它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古代文人文化的重要代表。此外,新疆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都展示了中国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承载着古代建筑的智慧,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则是高超手工技艺的结晶,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流淌的文化血脉。

在传统节日里,端午节以赛龙舟与食粽子来纪念屈原;而京剧则把唱、念、做、打融为一体,展示完美的艺术魅力。

不论是中华瑰宝中的哪一项,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努力,是对传统的珍视与传承。每一项非遗都是一个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些传统技艺不仅在中国被传承,也在世界各地得到认可与欣赏。人们通过学习和分享,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为推动全球文明的交流互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