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清明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

清明扫墓 清明祭祖 踏青 荡秋千 放风筝 拔河 蹴鞠 等等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清明节的风俗,一起来看看吧。

1、放风筝

古时候的放风筝,除了正常的娱乐之外,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的意思——除灾避祸。古人在放风筝时,都随身带上一把小剪刀,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高高飞起后,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从而达到消灾避祸的目的。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在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放风筝,沐浴阳光,舒展筋骨,引颈远眺,极目云天,伴以徐步疾行,使冬天久居室内、内热积聚、气血积郁的人,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血液循环和加强肺呼吸容量,可起到清除“内热”和吐故纳新的功效。

2、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跟祭祖有关,因为坟墓大都是在野外,往往会被杂草覆盖,有时候去祭祖找坟墓都要花费好长时间。于是就有人在坟头种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这样就会更加显眼了。后来就逐渐被人们效仿,也变成了一种习俗。

4、吃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在南方比较常见,而吃青团就像它的名字一般,寓意着团圆,也是为了纪念先人表示对其的思念之情,另外,青团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丰富的糕点,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淀粉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能够补充人体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5、吃鸡蛋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家里老一辈子的人都会准备一些鸡蛋,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在清明节吃鸡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身体健康,家里的人都不会生病。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 节蛋分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煮熟的鸡蛋,善于保存,简单搭配,便可以充饥度日,是人们度过寒食节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