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支付时代的来临,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引发了行业热烈讨论。2020年,碰一碰NFC标签支付产品将掀起整个支付行业的浪潮,进入支付时代新纪元。 碰一碰NFC标签支付产品相关内容: 1:什么是碰一碰付款? “碰一碰”付款依托目前最新的标签支付技术,通过商户受理标贴中内嵌NFC标签存储商户信息,使用碰一碰APP或指定型号手机直接碰触标签就可以完成付款。 “碰一碰”付款为商户提供低成本、易操作的收款利器,为持卡人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付款工具。 ▲图一:碰一碰付款产品示意 2:碰一碰付款的原理是什么? NFC手机在“读卡器模式”状态下,与NFC标签交互读取标签中存储的数据后,在手机上通过线上支付流程完成付款。 ▲图二:碰一碰付款的原理 3:碰一碰付款有限额么? “碰一碰”标贴里的标签数据具备防、防篡改的优点,可以有效提高商户收款的安全性。用户选择”碰一碰”付款时,支付过程受到手机内置安全芯片的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用户付款的安全性。 基于此技术特性,”碰一碰”付款,目前暂无交易限额限制,业务合作机构可依据自身风险策略定义交易限额。 如果你是手机用户 4:哪些手机支持碰一碰付款? 苹果手机:iphone7及以上(操作系统为iOS11及以上)。 华为手机:包括P20系列、P10系列、Mate10系列、Mate9系列、Mate RS、Mate S、Nova 2S、荣耀10、荣耀V10、荣耀9(不含青春版)、荣耀V9、荣耀8(不含青春版)、荣耀V8(全网通)等手机。 三星手机:S轻奢版、S9、S9+、S8、S8+、S7、S7 edge、S6、S6 edge、S6 edge+、Note8、Note5、W2018、W2017、G9298、C5、C5 Pro、C7、C7 Pro、C9 Pro、A5、A7、A9、A9 Pro、Star。 小米手机:米5/5s/5s plus系列、米Note2、米MIX、米6、米8、米Note3、米MIX2。 其它手机:支持NFC功能的安卓手机。 5:哪些商户支持碰一碰付款? 只要贴有”碰一碰”付款标贴的商户都可以支持标签支付交易。 6:华为手机怎么使用碰一碰? 华为作为首家支持”碰一碰”付款的手机厂商,通过对手机NFC读标签功能的优化,实现了无需打开任何APP,只需亮屏解锁状态下,手机轻轻一碰付款标贴,就能付款。 7:用户如何确认碰一碰付款成功? 用户付款成功后,手机上将显示结果页面,可以查看付款金额、商户名称、付款时间。 如果你是受理商户 8:如何申请小微商户? 简单2步,即可申请。第一步下载碰一碰NFCAPP;第二步依APP画面指示,完成注册信息填写即可。 以下为小微商户自助注册填写流程示例: 步骤一:点击“免费注册”按钮 步骤二:填写需要的注册信息 步骤三:上传身份证照片 步骤四:注册完成 9:商户如何确认碰一碰收款成功? 受理商户可通过碰一碰APP获取收款通知。 如果你是收单机构 10:碰一碰付款的手续费是多少? “碰一碰”付款时,如果使用手机闪付产品进行付款,单笔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一般交易,目前即可享受4折优惠费率,单笔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交易,则是按照标准费率处理。 “碰一碰”付款时,如果使用快捷支付(无卡支付),则是按照现有无卡交易定价处理。 11:碰一碰付款支持T+0到账么? 目前支持T+0和T+1清算方式,T+0到账清算方式收取每笔2.5元手续费,T+1不收手续费。 12:碰一碰标贴是怎么生产的? 第一阶段,芯片厂(如复旦微电子、恩智浦)将NFC芯片生产给到标签厂; 第二阶段,标签厂将NFC芯片制作成NFC标签后给到印刷厂; 第三阶段,印刷厂将NFC标签制作成”碰一碰”标贴后给到商户。 13:碰一碰标贴里的标签成本低吗? 符合碰一碰付款技术要求的NFC标签成本远低于目前市场上所有银行卡受理终端的采购价格,目前参考价格原则上不高于10元人民币,实际采购成本以收单机构采购订单为准。 14:收单机构采购标签时需要注意什么? 收单机构采购的标签需获得过BCTC出具的NFC支付标签测试项目(项目编号:CNPT)的正式通过报告。 15 :收单机构可以批量制作碰一碰标贴吗?如何批量制作? 收单机构登录商户服务平台批量导出标签数据,并提供给印刷厂。印刷厂将标签数据写入后制作完成”碰一碰”标贴。 16:商户APP怎么支持碰一碰? 商户APP在支持“碰一碰”标签读取功能前,需先开通手机闪付受理功能。开通手机闪付受理功能后,商户APP可以按照《NFC标签支付商户APP开发指引》完成改造即可支持”碰一碰”付款。 如果你是发卡机构 17:碰一碰付款的商户拓展计划是什么? 目前”碰一碰”付款正在上海、天津、青岛、大连、成都、福建、合肥、内蒙古等城市开展试点,未来将扩展至全国范围的适用商户。 如果你是合作厂商 18:标签厂商如何送检标签? 标签厂商需在银行卡检测中心(BCTC)完成相关检测,并取得正式测试通过报告。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36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