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加快催生数字驱动、智能高效、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型经济形态,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数字经济提档扩容,核心产业规模加速壮大,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前沿数字技术和优良数字生态高效赋能,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全省算力规模达到14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40%,数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生产组织变革、业态模式创新、商业范式重塑,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软件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到2027年建成70个省级“产业大脑”,培育10000家“晨星工厂”
强化数字赋能增效,促进产业转型跃升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每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200个以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探索数实融合新模式,到2027年建成70个省级“产业大脑”,培育10000家“晨星工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垂类细分领域的创新应用,建设50个左右大模型产业集聚和赋能应用特色园区。高标准打造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速建设4个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山东提出,大力发展在线研发、数字金融、智慧物流、在线检测等高端生产业,打造100家生产业领军企业。提速发展数字创意、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养老,推广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模式,构建“产品+内容+场景”的全链式生态。大力发展数字文旅,加大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等新型体验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推动200个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加快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应用。塑强“鲁融易”数字金融服务品牌,完成数字人民币试点任务。深化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全要素集中整合,打造全省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大脑、智慧枢纽。
实施农业数字化突破行动,围绕粮食单产提升、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数字农业新场景,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00处以上。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加快推进龙头企业数字化改造,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完善提升“齐鲁农超”农产品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每年推动10个以上知名品牌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提升智能化追溯管理水平。
实施数字海洋建设工程,在海洋领域打造120处以上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数字经济集聚区和数智创新高地。加快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超过100PB的存储中心和海洋云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数据信息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智慧海上粮仓”,打造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海洋药物虚拟筛选、分子智能设计等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建设30个以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公共研发和大数据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推出100个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
提升数字产业能级,培优育强数字动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聚焦高性能计算、可见光通讯、未来网络、6G等重点领域,布局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择优对基础研究项目实行长周期支持。围绕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超前部署一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升数字技术策源能力。推出100个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化转型、数据基础设施等重大专项支持,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加速重大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动数字技术领域中试熟化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数字领域“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构筑“成果-产品-产业”快速转化通道。
山东提出,深化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链长制”,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推动先进计算、数字终端、虚拟现实、空天信息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打造20个左右雁阵形优势产业集群,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左右。提速发展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建设济南、青岛两大产业高地,支持有条件的市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高标准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研发能力,推出一批鲁版软件“名品”,培育10家左右全国电子百强、软件百强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软件产业发展高地。
山东提出,加快发展下一代通讯技术、智能算力等数字产业,有序推进脑机接口、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落地,建设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加快布局“数字低空”产业,促进无人机及各类低空飞行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规划建设一批无人机产业园。扩大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数字消费,规范发展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鼓励发展分享经济,培育共享出行、共享租住、共享办公等新兴业态。实施数字贸易行动计划,扩大数字服务出口规模。
做大做强济南、青岛等算力核心枢纽
构筑强大数字生态,夯实融合共生支撑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规范,加大数据采集存储、清洗标注、分析挖掘、流通使用等全链条技术创新和应用力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数据要素×”行动,促进各领域各行业数据高水平融合应用,推动数据产业营收年均增长20%以上。
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布局建设20家左右平台经济集聚区。支持平台经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移动支付、跨境电商等领域开放合作,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水平。
加快化工行业AI大模型开发和应用推广,积极开展园区运行、研发试验、设备巡检、安全管控等“人工智能+”应用。深化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煤矿、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布局一批虚拟电厂,推进源网荷储数字协同、智能升级,建设绿色智能电网,建好国家碳计量中心、双碳智慧服务平台、智慧能源数据中心。积极推广矿山无人化高效运营模式,建设智慧矿山。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拓展数字家庭、智慧出行、智慧商圈、智能停车等典型应用场景。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