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法文件,也是对此前《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重要补充,于2006年4月生效。2004年8月28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中国成为第六个加入该《公约》的国家。
根据《公约》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优秀实践名册。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吸收了《公约》生效前宣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90个项目。2001年5月,我国的昆曲被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
目前,我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35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7个,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1个,合计43项。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43个入选项目的详细名单。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以下简称《业务指南》)于2008年6月在《公约》 缔约国大会第二届会议上通过。《业务指南》第57条规定,根据《公约》第八章过渡条款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在缔约国大会通过业务指南后,委员会应自动将《公约》生效前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所有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故上表前4个项目于2008年由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的项目
列入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个批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含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
国家级项目分为十大门类,每个国家级项目都有一个专属的项目编号,其中的罗马数字代表所属门类,如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项目“侗族大歌”的项目编号是“Ⅱ-28”。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调整前后的门类名称对比如下:
针对1557个国家级项目,我们按照十大门类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在这其中,国家级项目数量最多的是传统技艺类,有287项;其次是传统音乐类,有189项;数量最少的是传统医药类,共23项。详见下图:
【数据来源】
1.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546
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664
3.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663
4.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662
5.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2303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下,先后有11人失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截至2022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3057人。
下面,我们按照公布批次、所属门类、所属地区、性别,对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以地区为单位,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详见下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据统计
(5批共3057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统计,截至2018年4月,前四批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去世人数已超过400位,抢救性保护已刻不容缓。
想查询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详细信息,请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ihchina.cn),相关数据已在“传承人”栏目发布上线。
数据来源:
1.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社图发〔2007〕21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585
2.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社图发〔2008〕1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582
3.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非遗发〔2009〕6号)(含名单 ):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581
4. 文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非遗发〔2012〕51号)(含名单):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578
5.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18〕8号)(含名单):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6008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正在逐步分批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设立了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7个保护实验区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3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将通过验收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5个保护实验区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将通过验收的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等5个保护实验区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截至2023年8月,我国共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7个,涉及省份17个。
批复设立时间:2019年12月
涉及区域: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厦门市)
批复设立时间:2019年12月
涉及区域: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批复设立时间:2019年12月
涉及区域: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批复设立时间:2019年12月、2023年7月
涉及区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理县、松潘县、黑水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
批复设立时间:2019年12月
涉及区域: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批复设立时间:2019年12月
涉及区域:浙江省(象山县)
批复设立时间:2019年12月
涉及区域:山东省(潍坊市)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1月
涉及区域:广东省(梅州市)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1月
涉及区域:山西省(晋中市)【保护区】;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实验区】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1月
涉及区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1月
涉及区域:陕西省榆林市【保护区】;陕西省(延安市)【实验区】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1月
涉及区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7月
涉及区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7月
涉及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7月
涉及区域:江西省(赣州市)
批复设立时间:2023年7月
涉及区域: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批复设立时间:2014年8月
涉及区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批复设立时间:2014年8月
涉及区域:重庆市(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隆区)
批复设立时间:2017年1月
涉及区域: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三明市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
批复设立时间:2017年1月
涉及区域:河南省(宝丰县)
批复设立时间:2017年1月
涉及区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批复设立时间:2020年6月
涉及区域:河南省(洛阳市)
批复设立时间:2020年6月
涉及区域:江西省
请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ihchina.cn),清单栏目查询相关文件及数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1年10月和2014年5月,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第一批基地涉及41个企业或单位,第二批基地涉及59个企业或单位,两批基地合计100个。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件认定99家企业和单位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各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统计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glev.cn/tnews/6793.html
下一篇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